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到2025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

2023-02-28 05:54:49 来源 : 华西都市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宏观数据的改变与具象感知的呈现之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化同步”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新闻发布会。毫无疑问,新时代属于四川的“小城故事”,正在蓝图擘画中,为这方水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看现状,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代永波介绍,目前,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4%提高到2022年的58.4%,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看目标,到2025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强的支撑。从现实基础到未来蓝图,是四川对于加快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回答。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城乡之间,壁垒已打破。城市更新,正凝聚起更顽强、奋进的时代精神。

人为核心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在代永波看来,四川城镇化正处于加快推进期,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特征。例如,从人口流动看,农业转移人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稳定在2600万左右。从空间分布看,城镇的人口向大城市和县城“两端”集聚态势明显,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近4成居住在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泸州市城区,近3成居住在县城(含县级市城区)。此外,从城市治理上看,省内的一些老城区存在市政设施老化、配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城市运行巨系统日益复杂,城市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面临挑战。从资源要素看,人口跨省跨市流动频繁,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外来人口需求尚不匹配,城镇化从城乡关系向“城乡+区域”的关系加速演变。在此基础下,“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另一种理解,包含着“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对此,代永波表示,2012年以来四川城镇落户1285万人,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594万人次,省级财政下达市民化奖励资金累计158亿元。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同时,城镇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市政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例如,全省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5万个、惠及居民176万户,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绿化覆盖率达43.95%。下一步,在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上,四川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同时,也要稳步提高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实际享有的水平,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与之相对应的,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对此,四川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同时,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

城市更新全省“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50万户

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8%,这意味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需求更加迫切。相应探索,也早已深入。例如,成都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更新项目,通过仓储物流疏解腾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公园城市场景营造,让“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类似的,还有南充市三公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将群众参与、拆违治乱、传承文脉、片区更新等有机融合,改造后使群众“忧居”变成了“优居”,惠及了1100多户居民,老城区的烟火气息愈发浓烈,昔日落寞的商圈也再次变得活跃。“‘十四五’期间,全省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0万户、棚户区15万套、老旧街区87个。”发布会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长春透露,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对于城市更新,在叶长春的介绍中,从构建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到探索建立“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工作机制;从坚持“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理念,到防止大拆大建,注重保护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全力保留城市记忆的坚持,一个兼顾特色风貌、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正缓缓呈现。从城镇体系结构上看,全省各地也根据自身的特质有了更加精准的定位。代永波表示,对于成都都市圈,将推动成德眉资4市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此外,推动绵阳、南充、宜宾、泸州加快建设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Ⅰ型大城市,达州加快建设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增强中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化整体布局。

产城人境人、产、城协调发展力争到2027年培育千亿企业6家

产业是城镇化的根基,有产业才有岗位、才有城镇人口的聚集。从全国成功的发展经验来看,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例如,广东深圳城镇化率能达到99.8%,成为全国第一,正是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之上。对四川而言,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经济蓬勃兴起、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从数据上看,全省工业增加值从1.06万亿元增至1.64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从0.82万亿元增至2.96万亿元,同期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布会上,经信厅二级巡视员李文莉表示,在主动适应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着眼“五区”产业共兴,推动资源地、研发地、生产地、消费地联动,实现人、产、城协调发展。“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代永波说,四川明确做大做强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持成都集聚总部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区域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聚力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支持小城镇积极配套大中小城市的产业。同时,要发展壮大城市新区,高质量建设四川天府新区,提升成都东部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省级新区的人口产业承载能力,“探索‘产城人境’融合发展新路径。”代永波说。“还将以优质企业为支撑点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李文莉说,四川将实施“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贡嘎培优”计划、“天府益企”计划、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力争到2027年培育千亿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关键词: 城镇化率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甲流就是流感吗? 2023-02-27 16: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