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硬核工业”握手“诗和远方” :大运河畔的工业旅游新生态 天天速读

2023-04-21 17:06:23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实习生 郑于晗 常州报道

“工业旅游迎来了非常好的新机遇。”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表示。


(资料图)

4月18日,2023工业旅游暨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在江苏常州举行,会上发布了《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常州倡议》,同时,青岛、柳州、洛阳、呼和浩特、滨州等5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代表与常州签署城市工业旅游交流合作战略协议。

“大运河传承了历史文脉,典藏了城市记忆,已成为常州市民的精神家园。”常州市市长盛蕾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常州依托丰富的运河工商文化遗存和新能源等现代先进制造业资源,促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创意经济相融合,变“老念想”为“新地标”,工业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从总规模看,工业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态虽比不上乡村旅游和景点旅游,但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世界范围来说,工业旅游的占比约占旅游规模的10%至15%。”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规模并不大,但工业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却远远高于其它旅游形态。优秀的工业旅游发展,能让一个城市‘活’起来。”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生产流程体验、历史人文与科普教育、特色产品推广等功能的工业旅游项目。”

工业旅游这一新兴业态,正迎来发展上升期。

城市工业旅游潜力巨大

作为一个旅游新概念,工业旅游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挖掘潜力。会上,常州与青岛、柳州、洛阳、滨州、呼和浩特等五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代表与常州签署城市工业旅游交流合作战略协议。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韧地之一,青岛已先后打造青岛啤酒博物馆、纺织谷等热门工业旅游景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呼和浩特也凭蒙牛工业旅游景区吸引近2.6亿人次游览。在张辉看来,这些传统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民族工业遗存与工业旅游探索经验,而中型城市的战略合作更有利于形成示范,将工业旅游的发展经验推广普及至全国。

工业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正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步伐。202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便已联合发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工业旅游创新发展,2022年1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二批共53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目前,上海已推出1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和23个工业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北京、天津等城市也陆续评定本市工业旅游景点。

“工业旅游是城市更新的抓手,也是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张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工业旅游和城市旅游具有密切关联,能够扩展城市功能,激活城市文化,“经过艺术化改造后的工厂就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还是一个供居民游客休闲参观的优美景点,这也是一个改变城市面貌和治理城市环境的切入点。”

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将工业遗产点打造成热门打卡地?

以工业旅游诞生地英国为例,通过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以及适当的旅游化改造,英国工业旅游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内首钢园区在改造特色工业遗存的同时,结合冬奥会IP打造旅游生态,今年春节,首钢园总人流量达到20.6万人次,三号高炉等灯光秀场也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张辉认为,需要对工业遗产原有的建筑、场地、设备等进行一定旅游化改造,才能适应工业旅游新的发展方向。

此外,目前我国工业旅游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不高,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参观考察阶段,产品设计也不够丰富,“服务不够专业化,企业往往对旅游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也相对缺乏自身潜力挖掘的能力。”张辉说明道,国内还缺少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各企业往往都是独立作战,缺乏系统运作和整体品牌的打造,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而常州与青岛等五座城市的战略合作,或将为工业旅游的协同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比英国等老牌工业文明国家,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旅游资源也有待进一步挖掘,但在张辉看来,中国工业旅游仍具有优秀的发展前景。“关键在于找出地方工业的特点,形成某一个细分市场或特定市场下的旅游目的地,探索出我们自己的一条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运河遗产焕发工业旅游新活力

大运河,正是一个好的切入口。

在峰会开幕式上,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介绍称,大运河沿线的国家工业遗产星罗棋布,共有32处,涉及电子、能源等多个行业。尤其是江苏大运河沿线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和先进思想的发源地之一,保有诸多工业遗产。

据介绍,《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常州倡议》主要从四个方面向运河沿线城市发起倡议,共同守护工业遗产瑰宝,包括共定目标深化联动保护,让工业遗产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工业遗产保护惠及民生;深入挖掘大运河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等等。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看来,大运河工业遗产可作为后工业景观公园,推动工业旅游创新。比如位于杭州的中石化小河油库,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第一座油库,位于京杭大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三河汇流”处,见证运河历史变迁,而当油库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项目后,更集城市记忆、创意文化、消费应用等多场景于一体,丰富工业旅游产品形态。

“运河流动带来文化交流和生产生活方式,积淀下了文化遗产和记忆。”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汪瑞霞指出,在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中,应当找到大运河的精神,将之提炼阐释,建构成一个集体的文化记忆,继而作为一个可以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标识。

“工业旅游一方面能够扩大相关产业的品牌影响效应、提升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工业旅游资源的改造也向游客展现中国工业历史与工业文明的发展脉络。”张辉认为,工业旅游同时也承担着传承文化与精神遗产的功能。大运河作为工业文明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切入口,将对中国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