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天天热推荐:观察丨政府引导基金下场做GP,亟待优化考评和补上“市场化”一课

2022-09-23 19:46:05 来源 : 创业资本汇

作为当前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主流LP,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早已不满足于做一名简单的LP,而是逐渐开始试水自己下场做GP。近期长三角某地一只引导基金的相关人士跟笔者交流时透露,该引导基金也正在筹划划出一小部分资金来试水直投业务。

事实上,近些年各地引导基金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直接投资业务,就连国内最大的天使母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都在去年底发起设立了“天使一号直投基金”,这在天使母基金领域实属罕见,也比较难得。


(资料图)

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与业内人士交流可以总结出,政府引导基金下场做GP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亏损风险。正如近期在圈内讨论较多的,有数千亿政府引导基金正愁着如何退出,愁的正是子基金的投资业绩,“即便是市场上的头部GP,带来的也可能是纸面富贵。”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个人LP,他坦言,现在自己基本不会投综合性的大机构。因此,即便引导基金投的是头部基金,不赚钱甚至亏钱也可能是分分钟的事情,但如果通过自己对当地项目的了解和把握,再对其进行一定的政策资源赋能,投进去说不定还有较大的胜率,以此来覆盖基金可能亏损的部分。

第二,为引导基金创造一定的财务收益。事实上,此前多个VC机构的IR人士就曾对笔者透露过,除了产业招引的诉求以外,不少地方引导基金还想赚钱。其实,任何一种投资,理应都需要有回报,只是回报的形式各有区别。政府引导基金既是战略投资,也是一种财务投资,既具有公共财政属性,也有市场化的资本属性。与笔者交流的多个引导基金并不否认有追求财务回报的诉求,只不过这个诉求相对靠后,实现产业引导才是首要目的。实际上,无论是内部评价还是外界评价,都会从上述两方面来考量。

第三,精准招引产业龙头项目。观察合肥等地的产业发展可发现,重大产业项目的背后往往站着地方政府的身影,以国有企业或者产业投资基金以投资的方式引进,因为这类项目一般对资金量和产业资源的需求较大,只有地方国资有如此大的能量引进这种龙头企业。而且,在大手笔投资了某个龙头项目并对其进行全方位资源赋能之后,地方政府还可以围绕这个项目的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基金招商,从而加快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当然,除了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外,引导基金做直投还可以扶持当地企业发展。

从引导基金直接投资的阶段来看,大多数聚焦后期和拟上市阶段的企业,其出发点是,一方面帮助拟上市公司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上市工作。一般来说,国资对拟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品牌背书作用,对其上市询价、寻找上市前的资方都会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引导基金在直接投资某些项目时,会对其进行产业政策捆绑,比如,某区级引导基金相关负责人曾跟笔者说,被他们投了且估值超过10亿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产业遴选名单,企业无需自行申报便可较为容易地获得产业用地。

根据FOFWEEKLY《GP生存发展报告2022——大国周期下的资本变革》显示,政府引导基金对于项目直投和跟投的机制设置开始逐渐增加;直投活跃度显著提升,近两年直投次数超过100次。目前来看,出于多种原因,政府引导基金做GP、左右GP,甚至取代GP,以求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倾向了。尤其是在国有资产保值增至的监管要求下,当出现了巨量投资,政府对风控要求就更高、风险偏好更低,自己下场做GP或许能更让其放心。

事实上,政府拥有足够的资源、资金,也更容易招揽人才,自建专业的投资平台、具备足够的专业性,也确实可以自己来运作投资。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投资必然要直面风险,倘若失败了是否能承担?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曾经说过,深圳市最高会承担一个子基金投下去一个具体项目的40%的风险,就是劣后能够承担40%。营造宽容的环境,对引导基金做直投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清晰、可操作的制度设计和规范来推动,这样至少可有效避免发生重大亏损。

回归本真,无论谁做GP都需要专业和眼光,对政府引导基金来说,则更需要补上“市场化”这一课,更加贴近市场、熟悉市场,才能在一定的风险偏好下获得不错的回报。

校对:杨立林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