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 15:41:48 来源 : 互联网
总体来说,2019年的玉米行情由两波行情组成;一波春季上涨,一波秋季下跌。
第一波上涨是从2月25日开始的,其低点为1792元/吨。此时,粮源基本由农户转移至贸易商手中,而拍卖粮推迟至5月份,在“青黄不接”且加工旺季的驱动下,由政府托市收购直接点燃市场热情;上涨行情持续至5月29日,高点为2035元/吨,涨幅243元/吨(+14%)。
第二波行情是以下跌为主基调,从5月底开始逆转并延续至今。其转折因素是:期货高溢价,政策粮拍卖,以及小麦收割季节性压力。步入8月份,市场面临新玉米的收割压力,并且饲料消费因猪瘟处在低迷状态;如此,市场出现一轮快速下跌,并在9月30日创出了阶段性低点(1831元/吨)。其后,大连玉米出现了1个月的小幅反弹,其触发原因是:新玉米集中上市的推迟至11月下旬。
自11月份起,玉米市场呈现振荡下行的态势。这是一波由消化新玉米集中上市压力而产生的。可以说,这是一波最后的下跌行情,以寻求何时何地为底部;并为2020年的上涨奠定基础。
重要事件及时点分析
1.中美贸易谈判对市场的影响
中美谈判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如今似有乐观进展。据说,在12月份两国有可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据商务部称,中美双方正就取消加征关税幅度进行深入讨论。
就玉米市场而言,其主要关注点在于:中国是否会扩大美国玉米和高粱等谷物的进口,以及是否取消互征的进口关税。若是如此,不单会在心理上,也会在实际上对玉米市场形成冲击。
当前,中国玉米的年度进口配额是720万吨。因此,相对国内玉米庞大的消费量而言,有限的进口冲击多为心理方面。从价格而言,若中国取消进口美国玉米25%的关税,那么,美国谷物的比价优势还是相当突出的。以近期CBOT数据测算:美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在1800元/吨以内;相比,广东蛇口港平舱价在1960—1980元/吨,进口利润可达180元/吨。另外,乌克兰玉米2月/3月船期人民币报价低至1700元/吨以下。由此可见,进口冲击也是实实在在的。
2.集中上市是当下的主要矛盾
供给与需求总是一对矛盾,谁占主导地位将决定着当下的心态与趋向。据国家粮油中心数据,截至11月10日,东北售粮进度10%,华北售粮进度18%。可见,今年新玉米集中上市的时间比往年推迟了10—15天。即:从本月下旬开始,东北玉米会逐渐放量。因此,集中上市压力有待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