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为什么说08年金融危机是中美国力之战的转折点?|快看点

2023-05-20 19:12:45 来源 : 全民历史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浮生


(资料图)

2008年,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这场危机被认为是自从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创。

一直到今天,西方世界还没有从当初的那场重创中恢复过来,再加上疫情的打击,西方经济已经到了艰难维持的地步。

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在这场危机过后,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而中国的情况则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虽然也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一定的损伤,但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速。

危机之后的十多年里,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中美多年以来的国力较量,因为那一场金融危机,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攻守易形”了

在金融危机前十年,中美之间的经济一直相互依赖、深度融合,甚至有人将中美的经济合作称之为“天作之合”。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美之间的“经济联姻”就一步步走向了破裂,这种破裂其实也是中美之间长期以来经济关系问题的最终显现。

双边贸易一直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推进器”。

中美双边贸易可以使中国获得美元,保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而美国则可以通过对华贸易逆差,获得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保证国内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

这种结果,看似双方都都受益,但其实,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是远远超过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的。

这种关系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失衡的。

只不过,双方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这种失衡的关系还是可以维持的,一旦中国经济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这种关系自然会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了贸易大国。

2010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且在之后的两年继续保持第一。

中美之间的失衡关系,也体现在投资领域。

因为中国的企业在竞争力、管理经验上都有较大的不足,起步晚,所以一直比较依赖对外投资。

美国就是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

但是在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步伐就越来越快。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美国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目标国。

在2015年,中国对美的投资,就超过了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仅仅一年之后,中国企业对美的投资金额就增长了3倍,且有90%都在美国的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在金融领域,双方身份的转折更大。

金融危机以前,中国作为非储备货币国家,为了获得国际储备,只能把本国的资源廉价地转让给美国居民消费。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一跃成为了美国国债的海外第一大持有者。

曾经面对美国不得不“忍气吞声”的中国,一转眼成为了美国的最大债主,中美之间的主导权从美国手上转移到了中国手上。

不仅抵御住了金融危机的打击,还能实现强势逆袭,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的逆袭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国经济靠着自己的独特性,抗住了这场风暴的猛烈打击。

因为政府一直都严格的控制着金融系统的负债率,所以当金融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政府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给金融机构提供支持。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并不算太高,所以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耗。

中国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有政府在随时对经济结构进行着调整。

有了政府的把控,一旦经济发展有问题,政府就能及时发现并且调整,所以不会像西方一样,在错误的道路上狂飙突进。

除此以外,中国经济体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的,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点部门,还是掌握在国家手里,这就保证了中国的经济基础不会轻易受到影响。

正是因为这些独特性,让我国在金融风暴中依然保存着实力,也让我国有能力,能够迅速抓住这场经济形势剧变后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也对这场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中国的经济问题及时做了调整和改进,为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金融危机之前,国内其实是有很多人主张“顺应”国际潮流,和西方一样,实行新自由主义的。

因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这次风暴让中国意识到,还是要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健全金融体系,这才能为以后的金融发展提供保障。

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积累的外汇基本都是以美元为主,所以美元缩水时我们的财富也跟着遭殃。

所以这场金融风暴,也“倒逼”我国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外汇储备得到优化以后,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就能更快地“走出去”了。

除了金融领域的调整之外,这场危机也让中国意识到了整个经济结构都必须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主要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工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金融体系虽然因为开放程度不高“幸免于难”,中国的出口则遭受了巨大影响。

这件事让中国意识到,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形势,是十分危险和脆弱的。

因此,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刺激内需,比如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掘和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和资源。

很多企业也在金融风暴的打击下,有了转型和创新的意识,开始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这也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实现了稳定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开始转化为文化方面的机遇。

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中国文化和文明开始传播。

这不仅能够减少我国和外国合作交流方面的障碍和困难,更能快速地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当然不能忍受。

美国慌了,开始“反攻”了。

美国的“反攻”

中国在处理义利关系时,总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在亚洲金融风暴之时,中国没有对周围的邻居趁火打劫。全球金融风暴中,中国同样没有对美国落井下石,而是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但美国却并没有对中国“感恩戴德”,奥巴马入主白宫以后,也没有打算让中美关系朝着更加健康和实际的方向发展。

美国开始从各方面对中国实行战略围堵。

2010年1月,奥巴马政府为了对中国施压,顺便满足国内军工利益集团的需要,又开设对台出售武器,总价值高达64亿美元。

2月,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叭。

奥巴马政府和往届政府一样,旧瓶装旧酒,依然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台湾问题分裂中国,阻止中国发展。

当然,利用最多的还是经济手段。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9个月,奥巴马政府就对中国发起了“中美轮胎特保案”。

2010年3月,美国国会又开始发表联名信,要求进一步向人民币汇率施压。

在2012年到2016年的四个国情咨文中,奥巴马都一直在指责中国不守规则,在掠夺国际市场,还说和中国的贸易成本太高。

在奥巴马执政的8年间,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达到了平均每年84起。

特朗普上台以后,情况更甚。

2017年,美国政府就对中国实行了83起贸易保护措辞,2018年直接发动了对华贸易战。

最令美国恐慌的是,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制造业是一国之本,苏联当年尽管在军事上能够和美国抗衡,但是在制造业上从没有超过美国,所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让美国有些“气急败坏”了。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甚至不惜牺牲本国的利益。

在投资领域,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审查。

这种审查确实会阻碍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但同时也会对美国的投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损害美国的经济增长。

其实,中国从来无意修改国际规则的基本框架,比起竞争和博弈,中美之间更合适的是以务实的态度实现合作共赢。

可是一场金融风暴让美国的焦虑感倍增,这种焦虑让美国在之后的发展中不断选择错误的方向和方法,而这也继续导致美国国力的下滑。

200多年以来,一直是西方掌控着世界,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意味着西方作为世界掌控者的时代已经快要结束了。

无论美国是否愿意承认,历史的发展早已经证明了,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一直做老大。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万达集团紧急声明! 2023-05-20 18:05:02
约151亩地块成功出让 2023-05-20 18: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