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焦点精选!北京的“拆二代”,已经有很多再次沦为底层,隐形穷人

2023-01-13 08:54:30 来源 : 章哥说买房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资料图】

小李,老宣武人,90年代初拆迁的。但他们家的运气不好,那次拆迁的所有人都运气不好,直接被拆到了丰台五里店。

当年这里就是纯粹的农村,除了农地菜地就是荒地,当然还有养猪场,臭不可闻。这小区在当时其实就是小产权,村里胆子大自己盖的,号称是不到半年就全部竣工,连围墙都没有就让拆迁户入住了。

当年的小李才10岁,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别人和领导怎么说那就怎么干,虽有怨言但稀里糊涂的也就都搬了过来,凑合住。主要当时没什么和别的拆迁户比的,也就无所谓了,老百姓就是这么淳朴,好糊弄。

之后的不说了,容易被和谐。反正小李现在已经成老李了,40出头了,一直生活在五里店。想搬走也没办法,前些年一直没下房本,眼看着房价蹭蹭涨也只能干看着。我也不知道现在他们有房本了没有,反正是还有没办下来的。

前两年我们见面,他突然说了一句:要说我也算拆二代啊,怎么就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呢?

呵呵了,时也运也命也,赶上了好时代却没赶上好时机,能怎样?现在的小李的儿子都该中考了,也快发愁儿媳妇和房子的问题了。就这么个小两居,现在就是三代人,总不能坚持到四代吧?

小李,老李,拆二代,我说他不是底层,好歹有房子,但他认为自己就是底层,因为到现在还有着首房首贷的资格,但还没攒够首付。

小孙,2000年拆迁的。

他家本来是北城人,东城的,但也不知道当年怎么想的,非得到南四环来买房子?那会儿他刚上初一,也记不得是怎么回事儿了。但甭管怎么想的也是因为钱,南四环的便宜,当时才3000多,而如果在北四环那就是5000多了,回龙观天通苑都2600块。

他们家本来是两间小房,但拆迁时也不知怎么搞的,有一间房死活查不到底档,也就说不清这到底算不算补偿范围之内?怪事儿,最后之内是折中,全下来给了30多万。这数在当年要说也不算少,否则也买不到现在新发地的房子。

可他父母那会儿图省钱,就买了一套小两居,60多平米,当年20万,现在也就价值300来万吧。小孙也在发愁,说没房吧,这好歹是个四环边的房子啊。说有房吧,就这条件,黑乎乎的还是暗厅,跟老公房差不多。

其实他后悔的不是房子,而是自己的学习。拆迁那会儿他学习还不错,但从二环内到四环外,这每天的上学就是麻烦事儿。新发地到前两年刚通地铁,之前只能是公交车。反正小孙说他没考上高中和这每天的奔波有很大关系,早出晚归的哪有时间复习,成绩能考上高中才怪了。

他上的可能是新村的那个电子学校,反正成了个电工,毕业后就辗转在总部基地。据说在我们公司是待的时间最长的,一年,其他的都是几个月就走人,然后歇半年才能再找到下一家。

我经常能看到小孙的朋友圈儿,满满的负能量。也不是抱怨,他应该没什么可抱怨的,主要是不知道抱怨谁?在我看来这些毒鸡汤就是无奈吧,好歹也是核心区拆二代,但现在常年混战在四环外,还找不到工作,能怎么办呢?

小刘,朝阳的,2009年拆迁。我认为他家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不仅房子三套,钱也给了200多万,放在今天也不算少。但他自己不这么看,就认为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了,到孩子那辈儿则会彻底沦为底层。

为什么呢?我反正是不太理解。

小刘怨父母,当然也不是全都怨,自己的因素更大。本来他的学习就不太好,拆迁之后家里猛然之间有了钱,那父母就更不在乎他的成绩了。当然之前也不在乎,每年靠租房子也能挣不少,从来没重视过小刘的学习。

那小刘就过了个完美的童年呗,自嘲身为海淀的年轻人,竟然连26个英文字母都背着费劲。当然现在好多了,靠着打游戏他已经学会好几十个常用单词了,交流无障碍。

现在小刘也说他不缺钱,但只是不缺小钱,靠着家里的那套出租房和他偶尔跑滴滴生活。他把希望都放到了儿子身上,很想给儿子换套学区房,改变家里这没文化的传统。但是他父母不同意,就认为是折腾,自家房的坟头儿上没长那根蒿子。

小刘很惆怅,跟我聊过好几次了,但我也没办法,老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没辙。

“隐形穷人”这个词就是小刘说的,他认为自己表面上不穷,过些年三套房都是自己的。但他认为自己是隐形穷人,或者孩子将成为隐形穷人。没别的,就因为没文化,就因为看不到希望。

怎么说呢,我也只能是不疼不痒的劝两句,孩子还没上学,这会儿看不出天分高低,万一小宇宙爆发呢,那没有学区房也无所谓。但他或许根本不信,发过来个苦笑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

外地人或新北京人都觉得北京拆二代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甚至是财务自由。有这样儿的,但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有房没房的都是过着普通的日子。而且,早期的那些拆迁户并不算多合适,只是换了套楼房而已,那点儿拆迁费早就贬值的不算什么了。

新拆迁户以城乡结合部的居多,当然是吃喝不愁。但很多人都和小刘一样,没有读书的家风,老人又习惯了不想改变。年轻人或是已经躺平,或是还想挣吧一下,但似乎都没什么改变。

已经成为底层也好,将来成为隐形穷人也罢,都是命吧。时代已经如此,还能怎样呢?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