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宜昌明确2023年长江大保护十件大事,基本完成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2023-05-26 17:55:56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冯袁玥 武汉报道   5月25日,宜昌市召开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了5年来宜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自2018年启动长江大保护行动以来,宜昌收获一系列突破性成绩。比如,宜昌荣膺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考核“三连冠”。2022年度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宜昌以全省17个市州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定为优秀等次。

在长江流域水质改善方面,长江干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从2016年的88.9%提高到2017年的100%,并稳定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总磷污染大幅下降,2022年,长江干流云池断面总磷浓度0.045mg/L,较2016年下降66.7%。被誉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长期安居宜昌,已由2015年的5头增长到4个家族的23头。

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宜昌13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及73个建制乡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宜昌市首个日处理量1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力争2023年年底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与三峡集团合作实施污水管网、生态水网“两网共建”项目,总投资39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5.28亿元,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建成12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码头,船舶垃圾总处理能力为2800吨/年,生活污水总处理能力为207438吨/年,含油污水总处理能力为38609吨/年,接转处能力位于湖北省第一。

同时,宜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0.5%、28.8%。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基本完成,建设宜都、枝江姚家港2个专业绿色化工园区,推动传统化工向新能源电池、动力总成、储能新材料、医药中间体裂变升级。成立湖北三峡实验室,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80%。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进位到全国创新型城市第45位。

在此次发布会上,宜昌明确了2023年长江大保护需要完成的十件大事,包括举办全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和2023年中国(宜昌)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2023年基本完成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成立绿色智能船舶研究工作室,建成地方港航首艘电动工作艇;2023年沿江大道污水压力备用管道全线贯通,实现主城区污水干管一备一用;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宜昌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湖北省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10个;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完成集中连片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面积20000亩;开展流域治理型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积极谋划申报当阳市成为流域治理型全县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县市;在长阳县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研究出台县级GEP核算导则等。

如何实现2023年基本完成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目标?宜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对标全国先进、确保全省率先垂范,再鼓干劲、再加力度、再添措施,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逐步建立责任清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机制,打造可学、可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昌样板”,为宜昌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夯实基础,为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生态环保之力,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此外,在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补短板建设方面,宜昌将持续开展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清(雨)污分流改造,不断提高污水收集效能,积极推动雨污混错接整治,补齐污水管网空白区。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两网”工程和管网攻坚战试点项目建设,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为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