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全球快消息!从30强房企跳槽城投,是什么样的体验?

2023-03-09 17:02:30 来源 : 涛哥杂谈

1

从30强房企到城投

受地产行业大环境影响,不少地产人主动或被动离职回到家乡,各类政府平台公司及城投公司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


(相关资料图)

城投虽然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那么吃香,但工作强度和稳定性却比房企好不少。

此外,在房企天天裁员,员工提心吊胆的背景下,在城投只要做到“工作态度良好、按时做好考勤、做好及时反馈”这三大核心点,一般也不会轻易被裁,安全性高,心中不慌。

我是从30强房企主动离职的地产人之一,去年因为厌倦地产行业的低效内卷和异地工作,果断考入了家乡某三线城市的市级城投公司。

虽然工资待遇相比之前下降了50%,但能够每天下班后陪在家人孩子身边却也觉得十分幸福。

最最重要的是,我在城投公司完全感觉不到业绩考核的压力。

因为城投的业务和项目基本都是市(区、县)政府自上而下推给我们公司来做,一般很少需要自己出去跑业务,每个月也不需要考核那么多的KPI。

像之前我在房企,这个月要实现多少销售额,下个月要获取多少计容面积土地储备,下下个月要实现多少个里程碑节点……

在这里,根本不需要……这种感觉是在房企感受不到的。

记得之前在地产公司,感觉每次开会都是被领导怼,比如:

“为什么我们集中供地三个批次都拿不到地”,“为什么我们方案报规这么慢,你看同一天拿地的XX项目1个月前报规就通过了”,“为什么我们项目卖的这么差,我们项目还比周边竞品便宜XX元/㎡”……

在行业“流量为王,效率为王,利润为王”的时代,地产人所做的很多工作似乎都成了毫无意义的努力。

在政策和市场面前,个体是很无力的,如今再也不是2016-2019年地产大跃进时期单靠多覆盖推广范围、多增加营销费用等项目就能卖得很好的时代。

是啊,时代,真的变了。

2

城投公司的优势

按照规定,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向银行借贷。

在各个城市的急剧发展与扩张中,为解决庞大的资金需求问题,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融资平台。

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成立资产和现金流达到融资标准的投资公司,由它们为政府进行融资。

自成立初始,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某种默契:

当地方政府财政出现困难,城投就担负起借贷融资的职能,肩负着为政府融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经营政府授权资产、到期偿还债务三大任务。

我所在的地方平台是一家市级城投公司,主要承建市级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

比如保障房、高架桥、学校、医院建设,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新兴产业投资运营等,主体信用评级AA+,资产规模千亿级。

入职城投公司后,我发现这里跟房企的不同实在太多了!

首先,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区别。

我所在城投公司由市级国资委100%控股,属于根正苗红的纯国企,这里把讲党性、讲原则、讲政治放在第一位,项目都是为了地方建设服务。

而在房企,经济效益才是第一位,能够创造利润,带来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才是好项目。

其次,是业绩压力方面的区别。

地方城投公司通常没啥业绩压力,很多项目都是列入市(区、县)级重大项目,责无旁贷的交给地方城投建设并运营。

包括一些产业基金、重大投融资活动也都是基于政府动作而后开展,自上而下推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优势。

而在房企,一切都得靠企业自身,包括自有资金交保证金和土地款、向银行做开发贷、工程招投标及后续开发销售。

稍有不慎,或者只要有一个项目干的不好都有可能房企导致资金链断裂,带来交付风险和现金流风险。

这样一比,城投确实是比房企好太多了。

最后,是市场化程度方面的区别。

城投公司,很多方面真的太慢太慢了,我们在接下来的部分详细讲。

3

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一,是内部流程方面,审批流程很长。

从经办人到部门到财务到行政到分管领导到总经理最后再到董事长。

很多与业务开展无关的部门也要签字,导致审批流程异常繁琐。

审批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十天半个月,非常不利于业务开展。

很多时候等最后走完流程,外部环境形势早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容易踩错时间节点,丧失机会。

更有甚者,有的部门和领导还会对内容格式、用词、标点符号过于纠结,修修改改,缝缝补补,拘泥于固有思维和固定模式,不够灵活。

第二,是业务开展方面,专业度确实不够。

很多三四线城投公司基本还没启动市场化,或市场化刚启动不久。

相关部门、人员组建配置不够齐全,缺乏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在很多业务开展方面还处于摸索试水阶段。

因此,城投公司很多业务都会委托服务机构或第三方开展,即便是小到金额几千元的委托服务还要公开招投标,走程序,工作效率异常缓慢。

另外,城投公司很多业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业务操作软件、信息化采购还停留在几年前的系统和模式,无法跟市场接轨,工作效率自然提不起来。

第三,是工资待遇、职业发展方面,很难有提升。

城投公司除公司经营领导班子是事业编制,其余中层、基层员工全部是合同聘用制,工资待遇相比市场化房企低至少50%。

一般三四线城市的城投公司,中层管理者及以下综合年薪10-20万之间,个别经营较差的甚至低于10万,在7-9万之间。

每个月实际到手约4000-10000元之间,如果家里基础条件比较好,这个待遇也能在小城市生活得不错。

如果家里本身条件就不行,还顶着几千的房贷月供,那生活水平会下降很多。

职业发展方面一般就是当初考进去是什么职位那基本就是什么职位,很难有继续上升的空间,除非你这个岗位被公司列为重要岗位或是新组建部门。

另外,在三四线城市城投公司工作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那就慢慢熬吧。

结语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选择房企,就要接受房企市场化的高强度和高标准,还有日复一日的业绩压力;

选择地方城投公司,就得接受城投的低薪、晋升难、效率慢等缺点。

从房企离职,入职城投公司,基本就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要想清楚之后结合自身需求再决定。

本文来自涛哥杂谈粉丝投稿,作者为原30强房企地产人。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