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焦点!谢杨春等:“托”的多、开工少,2023年城投公司如何破局?

2023-02-14 17:15:09 来源 :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2月14日电 题:“托”的多、开工少,2023年城投公司如何破局?

作者 谢杨春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吴嘉茗 克而瑞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各大城投公司成为维持土地市场稳定的主力,但其更多是承担市场托底角色,拿地开工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市场中,一方面城投公司开发能力颇受质疑,另一方面部分城投公司债务压力并不比传统房地产企业小。新一年,城投公司拿地之后如何寻找出路?

城投公司托底近半数地块

克而瑞数据显示,纵观历次集中供地,城投公司在2021年、2022年前三批次拿地金额均呈现逐步上升走势,金额占比也逐渐走高。

2021年的三轮集中供地,城投公司拿地金额从1585亿元提升至3229亿元,占比也从10%大幅提升到40%;2022年,城投公司参与拿地金额、建筑面积、幅数占比分别达到46%、58%和55%,较2021年均有明显提升。

城投公司拿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地市场的平稳运行,但与其他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经营性房企相比,城投公司开发能力要略逊一筹,且此前有过开发项目的城投公司,因多年不做新项目开发,也未必能适应当前市场,这从拿地项目开工情况可见一斑。

截止2022年12月,2021年的集中供地所有成交项目,其中67%已经开工,2022年,集中供地成交项目开工率为31%。其中,城投公司开工率显著低于其他企业,而城投公司近两年拿地项目的开工率分别只有38%和8%,远低于整体水平。

城投公司手上土地要如何处置?

当前,摆在城投公司面前有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开发能力。相较于传统开发企业,城投公司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想要独立开发难度颇大。即便城投公司所拿地块有盈利空间,但考虑到当前各种土地、财务成本,不少城投公司有可能陷于可能“盈利”但“拖”不起的情况。

第二,资金压力。目前,城投公司债务压力并不比房企小,已有部分城投公司显现违约。一方面,近年来城投公司数量、城投债的发行以及存续规模不断攀升。根据Wind数据,2013年以来,全国整体的城投债发行规模、存续债券数量和存续规模不断增长,且2018年后有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分析城投公司财务情况发现,城投公司特别是2021年在土地市场“托底”拿地的平台类公司,净负债率水平高于房企平均。

截至2022年中期,不少城投公司的净负债率均高于100%,部分企业净负债率水平在150%、200%以上,且多家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加大。

综上所述,城投拿地并非长久之计,大量存量土地以及显露的风险债务都有可能制约城投公司持续“托底”的可能性。城投手上的土地要如何处置?

首先,我们建议城投公司可以找合作方进行联合开发。此前城投公司与本地民企、大型央国企合作较多,但门槛相对较高,且当前市场低迷,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城投公司的内部风险。

其次,城投公司可开发代建业务。由于城投公司开发能力不足,可考虑选择蓝城、绿城、华润、金地、招商等优势明显的企业一起开发代建业务。

最后,可将部分项目转让给其他企业。这不仅能让企业“瘦身”,也能够减轻自身债务压力,且几乎没有门槛,只要有开发商愿意接盘,城投公司的选择范围较大。同时,地块转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折价,这对部分资金有限的房企而言,存在“捡漏”机会。(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李惠聪

【编辑:董文博】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