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CMF报告:提振消费的根本在于改善收入和预期

2022-11-19 20:51:23 来源 : 证券时报网


(资料图片)

11月19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布名为《疫情下的中国消费:现状、成因及未来走势》的报告。报告指出,全年国内消费市场呈现“类V型”修复,但整体看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这背后不仅是受食品价格上升和消费场景受限等短期因素影像,也有收入增速下降、预期转弱等长期因素拖累。报告认为,提高疫情防控精准性、畅通经济循环是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而根本在于收入和预期的改善,建议各部门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行业政策,用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消费券的拉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邹静娴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报告。

今年3月至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同比增速均处于负区间,最低点出现在4月份。6月至8月保持恢复态势,社零总额单月同比增速分别3.1%、2.7%、5.4%。邹静娴表示,如果数据停留在8月份,可以说消费走出了非常典型的“V型”。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9月、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同比增速掉头向下,表明消费修复基础并不稳固。而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看,现在的社零总额增速延续了2008年整体下行的趋势,并处在相对低位。

邹静娴指出,虽然消费市场整体疲弱,但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报告从恩格尔系数、八大类消费品以及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后发现,疫情以来,食品消费占比大幅上升,高接触、房地产相关领域消费下降明显,这背后不仅是收入因素,还有短期内食品价格上升和消费场景受限等因素。

研究指出,疫情暴发以来,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且持续低于GDP增速,这在经济形势弱的时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低增长背景下收入增长更低,导致居民预期弱消费弱,由此进一步强化了低增长的“故事”。“能不能”消费的另一个方面限制又来自于消费场景受限、社交半径缩小。在“愿不愿”消费方面,今年一季度末,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大幅下降,其就业、收入和消费意愿等分项均同步下行。如4月消费者对就业的信心指数从3月的116%下降到79.4%。

邹静娴表示,进一步分析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变化也可以看到,被看作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压舱石”——工薪收入出现了“压不住、跑不动”的特征。

“疫情早晚会过去,我们有必要区分问题的短期性和长期性。”邹静娴说,一些短期问题尽管当前很严峻,但只要疫情逐渐得以控制,它就能够被较好解决。如减少接触和缩短社交半径带来的消费疲弱,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细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就会较好解决。相比之下,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长期问题。如收入和信心的问题,中小企业的退出和自动化替代等。

报告认为,提高疫情防控精准性、畅通经济循环是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而根本在于收入和预期的改善,建议各部门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行业政策,用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消费券的拉动作用。

“可以出台一系列‘以工代赈’的项目,以及部分标志性大项目以提升就业及市场预期。”邹静娴说,在这个时点,各部门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行业政策,如更多推行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进一步降低上网资费等。宏观政策方面,货币政策应通过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予以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可进一步研究发挥消费券的撬动作用。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中炬高新退地罗生门 2022-11-18 07: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