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我,95后浙江姑娘,在俄罗斯教中文,妇女节收到8朵白菊花

2023-09-09 05:06:10 来源 : 真实人物采访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525位真人故事

我是刘静,1998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今年24岁,现在是圣彼得堡孔子课堂的一名国际中文教师。


【资料图】

不知不觉已经做对外汉语教师一年了,现在回看我和汉教的结缘,真的是误打误撞又一波三折的缘分。

2016年,我报考了法学,却阴差阳错成了一名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专业学什么,将来做什么。

但是,经历迷茫、被嘲笑、认可后,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专业。将来,我会坚定地走在汉教这条路上。

(香港读研)

小时候爸爸妈妈做生意很忙,我经常在爷爷家住。爷爷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类的东西,每次睡觉前,他都会给我讲那些历史故事,还有我根本听不懂的周易等。

爷爷还喜欢写毛笔字、听越剧、拉二胡,我的毛笔和越剧都是他教的。因为爷爷在文学方面对我的熏陶,我的文科成绩一直都特别好,但理科成绩不行,所以学习成绩中等。

升初中后,爸爸妈妈发现我的成绩是“跛脚”的,开始找家教给我疯狂补课。进了高中后,我爸爸对我的学习更严格。

也是在他们的严格要求下,2016年,我考上了上海杉达学院。当时,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法学,为了把志愿填满,就填了汉语国际教育,但是我并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没想到在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我就与它结了缘。

(大学时与留学生在一起)

刚上大学,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学这些东西要做什么,整个大一很迷茫。

那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英语口语经常被同学们嘲笑。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一张嘴,浙江味的发音总是会被大家议论纷纷,感觉特别伤自尊,也很伤心,所以大一结束的时候,我直接跑去了泰国,当了背包客。

在泰国,我和一个爱尔兰老太太,还有一个泰国小姐姐一起住在老城区的一家咖啡厅里,没想到在那里的一个多月改变了我。

咖啡厅是曼谷大学泰语系的一名大三学生开的,因为年龄相仿,我们会聊很多东西。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渐渐放开了,变得敢张口说英语,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英语口语也提升了许多。

口语提升没有其他的办法,就是要敢开口、敢讲。后来,咖啡店里来了一群欧洲留学生,大家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国家的趣事。

他们对中国特别感兴趣,觉得汉字很神奇,会问我很多问题,比如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也会问到一些很冒犯的问题,像中国人吃狗肉。

当时,我心中有股无名怒火,但后来通过交流,发现他们真的不知道,只是真诚地提问,我也就释然了,做好相应的解答。

(上海市2018年留学生中国诗文朗诵大会决赛活动)

现在回看,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地有了一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也 触摸到了一点我所学专业的意义。

大一泰国之行后,我感觉自己整个人变得更加开放。到了大二,有一个去日本东京惠泉女子大学的日语夏令营,因为我们专业是学校新开的专业,没有去国外实习的机会,可是我又特别想参加那个夏令营。

有些机会就是要争取的,我直接找到院长,说我们能不能自己搞一个去国外大学实习的项目。院长很支持我的想法,鼓励我加油干。 于是,我召集了几个同学,一起写教案,一起组织一系列文化讲座。

之后,我写了策划书发给院长,院长批准后,我又去找国际交流处的老师帮忙,联系了日方那边的学校,最终促成了项目。

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在参加夏令营之外,还围绕汉字、汉服、中国美食三个主题在日本进行了7天的文化讲座。

我站在讲台上向日本的大二女学生们分享,中国不止有旗袍,还有很多漂亮的衣服、优美的文字、好吃的美食,内心生出了一种自豪感。

也是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很不错,有了想坚持下去的想法。

(日本夏令营文化讲座)

因为活动举办得不错,得到了日方学校校长的认可,这 个项目就此被确定下来,学弟学妹们也能够通过这个项目出去实习。

大三时,学校有实习,与别的专业不同,我们实习就是给留学生讲课。那段时间跟留学生接触的比较多,我给他们上汉字课和文化课,辅导他们HSK考试。

在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专业又多了一份喜欢,坚定了从事汉教职业。

大四时,我考了泰国的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计划两年回来之后,考研究生,到时候还可以加10分。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2020年1月19日收到拟录取通知,4月18日完成了志愿者培训结业考试,但是因为疫情,派出的时间一拖再拖。

恰逢毕业,身边的同学要么找到了工作,要么考研成功,只有自己在无望的等待着,那段时间是我21年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等待是很磨人的一件事,最先挺不住的是我的爸爸妈妈。最开始知道我公派的消息时,他们很开心,觉得出去历练一下挺好的,可随着等待时间的增加,他们开始觉得不靠谱,到了后来,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UWC实习)

其实,我的压力也很大 ,很迷茫,觉得前路一片黑暗,不知道是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应该寻找另一条路。

最漆黑的那段路,始终是要自己走完的。迷茫、焦虑、整夜整夜的失眠伴随着我。 因为涉及到应届生的身份,很多老师劝我先赶紧在国内找到工作,他们一说,我也着急,只能一边看招聘,一边思考到底该怎么办,还要不要等下去。

2020年7月,本科毕业了依旧没有收到外派的通知,我就入职了一家培训机构。但是工作得很不开心,我还是想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因此,工作之余,我开始申请香港教育大学国际汉语教学的研究生。

虽然工作不顺心,但申请研究生还很顺利。之后,我辞职飞往香港继续读书。读研期间,我报考了现在的这个岗位——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孔子课堂。

2022年10月11号,因为疫情,我从杭州出发,转机香港、迪拜,飞了36个小时后,到达了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大街)

到达圣彼得堡正值秋季,下了飞机 ,面前的圣彼得堡就如普希金诗里的秋天照进了现实,金黄灿灿的一片,很漂亮,天气也很舒服。

这里有特别多的欧式建筑,古建筑都保护的特别好。为了不破坏古建筑的墙面,没有安装空调外机。不过他们貌似也不太需要空调,就算是在夏天,也只有二十几度。

冬天的圣彼得堡会下暴雪,从11月开始一直下到5月,天气很冷,但室内的暖气超足,一般穿一件短袖或者一件长袖衬衫就可以。

说到脱衣服还有一个趣事,在中国,我们会习惯把外套脱了挂在椅子背后,对俄罗斯人来说,这是没有教养的事情。他们进入室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外套,这是一种礼貌。脱掉后,要把衣服挂到专门的衣帽间去。

(全俄汉语桥二等奖获得者维克多)

我在孔子学院的日常工 作,一是汉语教学,主要负责0基础学生、HSK标准教程中级水平学生的教学,以及商务汉语。另一个就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说传统大师班(象棋、围棋等)、研学活动、“汉语桥”中文演讲大赛、去各个学校的文化大师班做活动推广等。

去年12份,我们就举办了圣彼得堡首届国际东方艺术节,今年1月末,我们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第七届春节联欢节。 事后,收到了领事馆的表扬信,感谢我对中俄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当时超级开心,觉得自己做了有价值的事情。

除此之外,我也会协调编辑部的事务,做一些海报和视频剪辑。

(圣彼得堡总领馆的王文丽总领事)

在这里除了收获有趣的事外,我还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外方院 长张蕈(xun)丽。她是山东人,29岁,从公派教师一步步做到了现在的外方院长。

和其他一些中年外派院长不同,她做事特别讲效率、负责任,做事前会先告诉你要怎么做,然后放手给你。如果你有更好的主意,她会给你最大的自由度,我很喜欢这种开放的思想。

因为我告诉她未来想做外方院长,她就像大姐姐一样,手把手教我处理一些行政类工作、教务以及管理工作,带着我去跟领事馆对接。

她还教我如何去复盘改进,告诉我材料该如何收集,让我初入职场少走了很多弯路。

除此之外,她还改变了我的做事方式。作为一名菜鸟,我做事情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但是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做一件事,要先思考,然后做好规划再行动。

(歌曲大赛,右边是张蕈丽院长)

汉教工作,日常压力并不大,这里也没有加班文化 ,但如果活动比较集中的话,压力还是很大的。

像我们最近要举办一个夏令营,这个夏令营针对的是7-14岁年龄段较小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负责夏令营活动,不太懂如何去做。

事前,我咨询了很多领导前辈们,但因为汉教志愿者岗位的流动性特别大,基本上不存在前人经验,每一年都是靠自己把这件事重新来一遍,所以遇到了很多困难。

第一天比较慌乱,跟老师们沟通可能不太到位,就出现了有些老师上课没有准备好的情况,学生不满意。第二天家长打电话抱怨、投诉,这是非常严重的教学事故。

领导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家长投诉、抱怨?让我反思下该怎么做。当时我感觉压力大到崩溃,整个人的状态就是四天哭三天,甚至给领导说换人,自己不想带了。

(夏令营课堂教学)

可骨子里又不服输,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晚上去找 那些老师们复盘总结问题,第二天给领导打电话申请继续做下去,努力盯活动,最终成功坚持了下来。

很多人羡慕我们在国外的生活,其实,我在圣彼得堡的生活很枯燥无聊,与国内的上班族是一样的,每天固定的时间做着固定的事情。休息日的时候,会和同事一起坐小火车去郊外徒步,或者去市中心的博物馆参观。

圣彼得堡的艺术气息特别浓厚,博物馆到处都是,还有很多芭蕾舞演出,教堂也经常免费举办顶尖歌唱家、演奏家的音乐会。闲来无事的时候,我都会走出去看芭蕾舞、听演唱会,过年时我们还去看了奥运冠军谢尔巴科娃的花样滑冰表演。

没来俄罗斯之前,都说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面瘫的民族,来了后发现,像圣彼得堡这种旅行城市,服务业比较发达,人们还是会微笑的。

但像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斯塔夫、罗波尔,他们是真的不笑,如果你对他们笑,他们会认为你是在嘲笑他们。

(徒步时,遇到有人在和小动物互动)

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在送礼方面也与我们不同。我们 送东西会凑6和8之类的数字,图彩头六六大顺或者发发发,但是他们不能送双数,在这边双数是送给死人的。

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是不送白菊花的,但他们非常喜欢送白菊花,并且越白越好。白菊花在他们眼里是纯洁的象征。

知道中国人喜欢数字8,我在今年的妇女节时收到了学生送的8枝白菊花。收到花时,真的觉得又可爱又好笑,这也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

饮食上,在这边最常吃的是格鲁吉亚菜,有点类似西北的美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胃口。俄餐的话,我喜欢罗宋汤,和上海的不同的是,它的汤里面会放一大勺的奶油,听着很黑暗但是很好喝。

因为太冷了,这边的食物基本上都是进口的,所以物价比较高,1个大红番薯10块,1根玉米10多块,6个番茄要35元。

(圣彼得堡的冬天)

俄罗斯的轻工业发展的比较缓慢,所以,这里的生活用品也比较贵,曾看到一双拖鞋200多元。另外,因为身材不同,我在这边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

和国内的一部手机走天下不同,这边用的还是现金或者银行卡。有一次 ,我到地铁站了发现出门没有带银行卡,坐不了地铁,最后只能走回家了。

在这里生活,最让我难接受的是这边的白昼现象。 从6月开始,一直到8月,两个多月都是极昼。晚上10点半躺在床上,外面依旧明亮,感觉像下午四五点,入睡比较困难。

说到安全方面,来之前,家里人担心,因为俄乌在打仗,不过圣彼得堡还是很安全的。这里的地铁就是防空洞,紧急撤离的安全意识还挺高,街上也有警察巡逻。

不过,刚到圣彼得堡时,我也碰到了一件很奇葩的事情。

一天晚上,我去餐厅吃饭,餐厅里没人,就只有一个服务员,我在那坐着等餐。这时,进来一个人,背了个包坐在我旁边的桌子上,我以为他也在等餐。谁想到,他突然就冲我走了过来,说了一大串的俄语,大概是想让我请他吃饭。

(和同事一起吃饭)

然后,又进来一个顾客,很生气地对着他说话,好像是说他太丢俄罗斯人的脸了,服务员生气地把他赶了出去。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他被赶出去后就蹲在窗边,一直在那盯着我笑,吓得我拍了很多照片发给朋友。

当时有一种要是出去应该会被威胁的想法,就坐在餐厅里一直等着,直到后来进来了一群人,趁着他又去找那拨人,我赶紧跑了出去。

后来,我发现走在路上就会有很多俄罗斯人对你说,要么让你请他吃饭,要么就直接问你要钱。就像那种穿戴很整齐的大学生,也会伸手问你要钱,我很不理解这种行为,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特有的文化。

走在路上,我也被人叫过几次侮辱性的名字,被歧视这个事情还是有的,但是大部分的俄罗斯人,跟中国人挺像的,很热情。

(冬天的圣彼得堡大街)

这边冬天很冷,风很大,在路上等红灯时,就会有那种热心的老奶奶过来,站在你边上,把你的衣服扣起来,然后还会问你头冷不冷?围巾在哪里?手套在哪里?

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时,我直接就愣在了那里,特别震惊,小人儿在心里疯狂的呐喊“我认识她吗?”后来发现她没有敌意,只是在关心我,我心里暖融融的。

今年1月份在圣彼得堡举办首届东方艺术节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书法大师班、中国节国画、汉服展示、十二生肖剪纸的很多活动。

当时有一个当地的居民全程参加了,活动结束时他过来和我说: “我觉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特别得像,我们都尊重自己的文化,都对自己的文化持一种赞赏的态度,我们也都有对一种美的追求。”

那一瞬间,我突然就觉得这次的文化推广活动特别成功,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圣彼得堡首届东方艺术节)

我一直认为,文化交流就是为了引发人们的一种认同。

汉语国际教育,在我看来,并不只是一个职业,更是对一个人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要出去教汉语、传播文化,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还要懂中国的文化,要理解别人,也让别人去理解你。

它更像是一种概念——全球公民,这种概念要求我们在学习这个专业的同时,还要通过一些文化的冲突,崩溃、崩塌、重塑整个世界观,重新认识世界,从业者要活到老,学到老。

这个专业,带给我了不一样的世界观,让我能够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事情,去跟不同的人交流。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语言的同时去理解别人的文化,然后去寻求自己和别人对于美的追求的思想上的认同、价值观念上的认同,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开心的事情。

(欢迎关注“汉教人刘阿东”)

【口述: 刘静 】

【编辑: 李子 】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真实人物采访”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留言标题:雄安招聘 2023-09-09 05:03:13
教育金保险买哪家好? 2023-09-09 04: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