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耳朵进水,操作不当会伤身

2023-08-17 23:37:42 来源 :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资料图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  吴 旋

天一热,游泳、戏水成了热门项目,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耳朵进水了。于是想尽办法把水甩出来,但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耳朵闷塞、听力下降,部分人还会出现中耳炎。下面是很多人常用的耳朵“排水”方法,需谨慎使用。

单腿蹦跳法。很多人想依靠重力和蹦跳产生的冲击力让水从外耳道流出,但人的外耳道结构并非笔直通道,而是呈S型,单腿蹦跳的方法不仅无法将水完全排出,还容易引发跌倒,尤其是老年人,后果十分严重。

棉签吸水法。外耳道积水往往在耳道深处,与鼓膜相邻,用棉签掏耳以吸干耳道积水,可能因操作不慎擦伤外耳道及损伤鼓膜,造成外耳道出血、耳道急性炎症,甚至穿孔鼓膜;如果耳道还有较多耵聍,用棉签吸水会将耵聍推入耳道深部,加重耳朵闷塞感,引发听力下降。

自然风干法。此方法相对安全,但外耳道直径相对狭窄,想令其自然风干,需花费较长时间,让外耳道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

当耳朵进水,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下:

第一步:提耳。手指捏住耳廓的上部,轻轻向后上方提拉。

第二步:侧头。保持提拉耳朵的同时,头向患侧倾斜,让外耳道朝向地面。这时借助液体自身的重力,静静等待片刻让其自然流出。这时可用小棉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干。还可以在侧头时,通过打哈欠或嚼口香糖活动下巴,将水排出。

如果尝试上述办法,耳塞感仍存在,可以尝试使用过氧化氢滴耳液,但前提是没有耳部感染或鼓膜穿孔。如果滴耳液后还是无法改善,可能提示外耳道存在过量耵聍。这是因为耳道进水后,耵聍遇水膨胀,水无法流出,特别是油性耵聍的人,此时可能会引发耳道堵塞,出现耳闷加重,建议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还有部分患者耳朵进水后出现耳痛及听力下降,需排除外耳道炎及鼓膜穿孔情况,也应及时就诊。▲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耽美多肉小说 2023-08-17 23:37:32
白云站年底竣工交付 2023-08-17 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