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2 15:08:53 来源 : BRTV特别关注
近日网传一男子喝冰饮料引发吐血的视频,实则是去年7月,发生在哈尔滨一家医院内的事情,一名男子刚走进急诊室就开始狂吐鲜血,吐血量接近1000毫升。医护人员赶紧一边为男子输血,一边紧急手术,这才救回男子一命,经查,该男子今年38岁,因为天热猛灌了一瓶冰镇红茶,结果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引发贲门撕裂导致大出血。
看这吐血量,真的是很吓人了。好在得到了及时的抢救,男子脱离危险。
(资料图)
同样在去年夏天,《福建卫生报》报道,福州一名19岁的男孩小辉(化名)打完篮球后,拿起一瓶冰饮料一饮而尽,喝完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感觉到胸闷、胸痛,休息片刻后还越来越严重。同行的球友见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将他送往医院,结果小辉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般来说,寒冷的冬季才是心肌梗死的高发季,在正常情况下,夏天心梗的发作率会明显下降。但一些非常不正确的操作,会增加突发心梗的概率。医生表示,夏季气温高时,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除了吃冷饮,夏天做这些事也要注意!
和吃冷饮一样,高温天一些 “贪凉”行为同样也可能带来意外。
01、运动后、出汗后洗冷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但如果不注意,这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如果大家喜欢在夏天洗冷水澡,一定要遵循渐进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可以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冲全身。
另外运动后或者满身大汗的时候,建议先用毛巾擦干汗,等过一段时间再去洗澡。
02、出汗后立马吹空调
虽然大家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但空调用不对,同样容易伤身!
同上面吃冷饮、洗冷水澡一样的道理,剧烈的温度变化会造成人体内外温差显著增加,从而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特别是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多注意。
急性心梗发作前,会有什么症状吗?
面对以下这些突如其来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腹痛
腹痛是很多疾病的表现,包括急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但如在上腹痛的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皮肤、手指、嘴唇等处颜色发青、心律不齐等,需要考虑到急性心梗的可能。
牙痛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牙痛,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牙痛”,常表现为牙痛剧烈,但疼痛部位不确切,且服用止痛药不能缓解,颈部放射痛或者胸背部刺痛也常有发生。患者如伴大汗、面色苍白、濒死感,应警惕急性心梗。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一般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最常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其他全身症状
包括发热、乏力、头晕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属于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生时,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心悸、憋气、低血压、休克等。
实际上心梗非典型症状的种类繁多,特别是严重糖尿病患者和老年多发慢性疾病患者,心梗症状极不典型,如果突发某些症状,在常规检查不能解释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心脏疾病的筛查。
为何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就心梗了?
这其实和现代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饮食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有关。
另外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年纪轻的人身体强壮一点,但实际上相比老年人,年轻人心肌需氧量较大,发生心梗后起病急、症状险,且多无先兆不适。年轻人一旦突发心梗,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险,猝死率更高,所以心梗问题不管是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心梗呢?
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
饮食均衡
健康搭配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不要暴饮暴食。少糖、少盐、少脂肪;多蔬菜、多水果、多蛋白质;
戒烟限酒
烟酒的危害相信已经不用再说了,反正少喝酒不抽烟就对了;
避免久坐、定期锻炼
生活中要避免久坐,定期锻炼,量力而行,游泳、快走、慢跑等都是锻炼心血管的好方式;
定期体检
尤其是都市白领群体,要注意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体重,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及时释放压力、避免过度劳累
压力太大同样也会压垮身体,对于生活压力较大的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放松心情,也要避免过度疲劳。
来源:综合《福建卫生报》、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等
编辑:刘瑶
责编: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