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特斯拉推出史上最大幅度降价,新能源车市场格局要改写?

2023-01-11 08:08:57 来源 : Wind万得

特斯拉降价引发车主维权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连日来,成都,杭州、上海、郑州、无锡、长沙等多地特斯拉车主前往门店,展开维权。


(资料图)

特斯拉第一次降价发生在2022年9月,此后3个多月,连续4次降价。

(图片来自海洛)

特斯拉来势汹汹,造车新势力进退两难,跟进,势必进一步扩大亏损额度;旁观,则市场份额则可能下滑。

尽管新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加剧,但这个市场蛋糕或将进一步做大。

乘联会1月9日指出,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至27.6%,而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升至36%。

// 特斯拉史上最大幅度降价后,门店订单增500% //

1月10日,有消息称, 在宣布降价后,特斯拉中国三天内获3万辆汽车订单。对此新京报向特斯拉方面求证,公司表示不予置评。

1月6日,特斯拉宣布降价车型为国产Model 3、Model Y系列。Model 3后轮驱动版降价3.6万元至22.99万元,成为Model 3系列最便宜的车型;Model 3高性能版降价2万元至32.99万元。

Model Y系列降幅最大,长续航版降价幅度高达4.8万元至30.99万元;高性能版降3.8万元至35.99万元;后轮驱动版降2.9万元至25.99万元。

过去数日里,第一财经记者通过现场走访和电话调研等方式采访了全国多个城市特斯拉门店,了解到二三线城市特斯拉门店客流与订单数在特斯拉本轮降价后急剧增加,部分城市门店的订单数环比12月增幅达到了500%。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原本计划购买特斯拉的用户,在本轮降价后却出现了观望情绪。

有车企营销人士认为,特斯拉降价对其品牌美誉度的伤害,以及品牌溢价能力从豪华车市场降至大众消费型市场,最终会伤害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以及“持续收割订单”的能力。

// 特斯拉为何连续降价? //

特斯拉频频挥起降价“屠刀”,到底是因为销量不足还是产能过剩?

据华夏时报报道,针对此次降价,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当然,特斯拉降价离不开成本下行的贡献,但从销量来看,特斯拉2022年第四季度的强劲增长,也离不开一个半月的三次降价。

从交付数据来看,特斯拉上海工厂单月交付超过5万辆的次数为9次,其中2022年4月、5月、7月分别交付1512辆、32165辆、28217辆。11月份交付为年度第一,得益于10月份价格下调的影响,交付量100291辆,显然降价是有效的。

汽车分析师李伟认为,从特斯拉11月份交付数据来看,降价确实为特斯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但效果并不持续,12月份交付量就迅速滑坡。原因之一是国内汽车消费信心不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斯拉产能过剩的问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特斯拉在2023年的首次降价,主要归因为成本降低,“2022年特斯拉表现出色,市场规模大幅提升,故而导致成本下降,自然就应该降价。”

// 新能车市场格局要改写? //

特斯拉降价背后,是国内造车新势力近期相继提价。

不完全统计显示,2023年元旦前后,超15个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相继官宣涨价,包括比亚迪、奇瑞新能源、长安深蓝、荣威、东风新能源、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零跑等,涨幅最高达2万元。

2023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已经开始,国内造车新势力是否跟进?

小鹏汽车方面表示,有自己的销售节奏,不会跟随其他车企。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则重申了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观点——自身产品定价不会受到特斯拉等其他车企定价的影响。

25万~30万元价格区间是主流车企竞争最激烈的产品段,过去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豹、小鹏P7等价格均低于Model 3,目前已失去价格优势。

财报显示,特斯拉2022年第三季度营收近215亿美元,同比增长56%。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特斯拉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3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7.2%。其中,特斯拉单车利润约为人民币6.93万元。

据华夏时报报道,2022年上半年,包括蔚来、小鹏、理想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单车利润仍为负值。东吴证券预计,与特斯拉一样,同为新能源制造车企的比亚迪,2022年第三季度单车净利润约为1万元,虽然创下历史新高,但相比特斯拉依旧差距明显。

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一度高达32.9%,最近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为27.9%。

在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的毛利率均值达到30.4%,同时期比亚迪、蔚来、理想和小鹏的毛利率分别仅为17.39%、17.42%、21.81%和9.73%,落后于前者。

证券日报援引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创新联盟调研员高超表示,从已掌握的净利率水平和单车利润来看,特斯拉仍有10%左右的降价空间。但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还处于“烧钱”的状态,跟不跟都两难——跟,原本就没利润;不跟,销量会明显下滑。

// 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或升至36% //

尽 管新 能源车市场竞争将加剧,但是整个 新能源车渗透率 或将进一步提升。

1月9日,乘联会公布的12月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48.9%,环比增2.5%,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持续走强。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

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12月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仍保持14家(环比持平,同比持平),其中比亚迪234598辆,上汽通用五菱85632辆,特斯拉55796辆,媒体计算称,特斯拉12月中国产汽车销量环比下降44.4%。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2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0.6%,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6.5%,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3.5%,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6.6%,下降8.3个百分点。

乘联会认为,2023年1月车市零售应该正常性的回归极度低迷,考虑到12月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和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前已经透支了1月部分需求。

乘联会指出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 新能车"小作文"意外刷屏 //

1月10日,A股窄幅震荡,行业板块涨跌互现,其中,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达1.70%,位居首位。

从涨幅居首的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来看,苏奥传感、北汽蓝谷、嵘泰股份、合力科技涨停或涨幅超10%,征和工业、长安汽车、江淮汽车、新泉股份、赛力斯、今飞凯达、秦安股份、信质集团等个股亦涨幅居前。

1月9日晚,一条关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消息早盘一度给市场造成杀伤,但1月10日午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突然大爆发,带动整个汽车板块超级反转。

根据券商中国报道,从消息面来看,主要有两个传闻刺激汽车板块走强:

一是市场传出,有“巴菲特传人”之称的知名投资人李录在其微信朋友圈提到:从“仰望”U8开始,新能源车在性能、安全上的技术边界将由比亚迪定义。除了自动驾驶,比亚迪正在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技术领导者。祝贺!

二是一则小作文开始刷屏:北京之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牌照购买或将完全放开,燃油车限号会变严格,每天限1-2个号变成限3个号。

东莞证券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临近农历年末,传统车市淡季来临之际,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转弱,当前多数电池厂商以控制库存为主,加上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的影响,对于明年Q1的市场预期较为谨慎,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价格近期普遍呈回落走势。展望2023年,新能源车消费将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预计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板块估值处于近三年较低位置,建议底部适度配置,关注盈利有望改善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以及受益电池技术创新迭代带动产业链结构性增量环节,重点标的:宁德时代(300750)、亿纬锂能(300014)、比亚迪(002594)、科达利(002850)。

申港证券在近期报告中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造车新势力实现盈利难度依然很大,产能扩大、研发投入、渠道建设等都将蚕食公司的盈利空间。率先实现盈利的车企将在新能源汽车终局中脱颖而出,建议关注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在高端化战略下初见成效的车企。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