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鹏辉能源,从锂电加速转型储能

2022-03-17 20:11:39 来源 : 上市公司研究院

储能一条高成长性的赛道,正处于商业模式形成阶段,国内外密集的政策落地将形成需求催化,带来一个新的万亿市场投资机遇。

鹏辉能源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储能电池的公司,近两年来加速转型储能,2021年储能业务预计收入17亿元,占总营收比在30%左右,预计未来将扩大至50%左右,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成长型业务。

此外,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企业之一,过去受制于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扩张速度明显慢于行业竞争对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2021年开始积极布局产能建设,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同比也将会有较大增长。

目前公司已从此前的坏账影响中走出,鹏辉能源预计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3%-388%,扣非归母净利1.74-2.13亿元,同比增长44-54倍。

机构认为,鹏辉能源聚焦储能电池领域,战略定位清晰,储能业务在2022-23年快速放量,有望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上调公司2022-23年的盈利预测至6.96/9.95亿元。

积极布局动力电池

鹏辉能源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企业之一。董事长夏信德曾任广州555电池研究所副所长,管理层技术背景深厚,深耕锂离子电池领域30余年。2004年率先成功开发了Li-FeS2电池,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2009年参与起草锰酸锂蓄电池等行业标准。

目前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数码消费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以及轻型动力电池、电动工具电池等领域。

动力电池产品主要配套上汽通用五菱等多款热销车型,其中公司是五菱荣光N300L微面车型的独家电池供应商,此外,公司在储能领域也深耕多年,配套中国移动、中国铁塔、阳光电源等海内外优质客户。

虽然鹏辉能源最早进入动力电池的企业之一,但受制于资金、市场与行业补贴等多方面因素,动力电池产能扩张速度较慢,扩张速度明显慢于行业竞争对手。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2021年起,鹏辉能源开始积极布局产能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方形动力电池产能约为9GWh左右。中信证券预计到2022年年底,鹏辉能源方形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5-20GWh。

为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董事长夏信德辞去总裁职务,工作重心集中于公司战略规划。2021年鹏辉能源聘任拥有美的23年管理工作经验的甄少强先生为公司总裁,负责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促进公司精益化管理的升级,欲通过“技术+管理”的管理层配置,助力公司二次成长。

加速转型储能,打开新成长空间

鹏辉能源可以说是国内最早从事储能电池的公司,2011年率先推出应用于UPS、通信基站等领域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2019年储能业务全面实现突破,通信储能领域为中国铁塔供应储能电池、大型储能领域产品通过国际标准验证,光伏储能方面与天合光能达成战略合作。

目前储能业务涵盖储能电芯、通信基站电池标准模块、便携式储能箱、家用储能一体机、大型储能(含电池簇、储能机柜、集装箱储能系统)等诸多产品,应用场景丰富。

家庭储能方面,公司业务面向to B端,主要供货经销商和集成商,现有客户SAJ、古瑞瓦特等,在手订单充裕。便携式储能领域,客户正浩科技贡献大批量订单。在通信储能领域拥有优质大客户中国铁塔、中国移动。大型储能领域,与南方电网、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积极推进合作。近期公告与与天合光能签订6亿元储能电芯采购合作协议,便是公司储能业务进展的重要体现。

储能行业空间广阔,是高成长性的赛道,机构预计2025年有望保持70%-80%的复合增长,同时国内正处于商业模式形成阶段,密集的政策落地将形成需求催化。

鹏辉能源近两年来加速转型储能,2021年,公司发布“三至五年内达到营业收入100亿元”的351战略规划,力图通过储能业务打开公司未来长期成长。2022年规划了5-6GWh的储能电池产能,加速扩产有望扩大份额。

预计随着储能市场的爆发以及公司储能电池产能的快速放量,鹏辉能源储能业务将有望实现连续翻倍增长。

中信证券预计鹏辉能源2021年储能电池收入约为17亿,占总收入比重约30%。预计2022-2024年储能业务收入分别为40/70/100亿,预计将占营业收入40%/50%/55%,是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成长型业务。

机构上调业绩预测

2021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给鹏辉能源成本端带来的压力,中信证券下调公司2021年盈利预测至2.51亿元(原预测3.51亿元)。考虑鹏辉能源储能业务在2022-23年快速放量,上调2022-23年盈利预测至6.96/9.95亿元(原预测4.53/6.10亿元),对应2021/22/23年EPS为0.58/1.60/2.30元(原预测0.84/1.05/1.45元),现价对应PE94/34/24倍。

鹏辉能源积极转型储能业务,收入占比高,有望受益于行业趋势。中信证券称,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情况与PEG估值方法,得到公司合理市值为275亿元,对应目标价64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更多上市公司深度报告,请关注公众号网易上市公司研究院—wyssgsyjy)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