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19:57:04 来源 : 网易研究局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2月21日,育娲人口研究发布最新报告,称在中国将一个孩子养到年满18岁平均需要48万元。报告分析了养育成本,给出了九大促进生育的措施建议。对此,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与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进行了深入对话。
在北京、上海把一个孩子养到年满18岁平均要花100万左右
姚长盛:中国的生育成本在人均GDP背后是全球最高的,本身得出这个结论是很可怕的事。
梁建章:对,你看具体的数据还是很容易解释的,因为中国跟其他国家相比,教育成本是相对高的,在发达国家的幼儿园、托儿所,都是国家补贴的,我国的教育成本相对高。另外住房成本也占很大的比例。还有一个,现在鼓励生育,花费GDP的2%—3%,这些在欧洲国家实际上还是占相当大的比例,所有这些钱是给有家庭的小孩,这几个方面导致了中国比其他国家生育成本要高,抚养成本收入比几乎是最高的。
姚长盛:跟人均GDP比,但是它会出现一个问题,比如说把人均GDP这个比值告诉大家,大家会有一个直观反应,很多人会说我养孩子没花那么多钱,像上海,我很高兴看到上海是一百多万,很高兴看到北京不到一百多万。
梁建章:差不多。
姚长盛:还是上海贵一点。
梁建章:差不多一百万左右。
姚长盛:很多人说我没花这么多钱,就是到18岁。
梁建章:18岁分摊到每一年的话,差不多一个月三四千块钱,有些报告是我们综合了很多数据,例如家庭支出占比等等,自己也做了一些直接的调查,综合来说,确实占家庭收入的比例1/3或者是多少,甚至于更高。
姚长盛:我们其实是做过周围人的调查,样本可能没有这么多,每个月花出养孩子的钱,比这个要高得多,但是这跟收入相关,越是高收入人群花得越多,你跟他说养一个0-18岁孩子只需要一百多万,他会笑出声,他认为两年就花完了,他认为可能还会有更多,但是要是交给低收入人群或者是中等收入人群,他会觉得这个数值显得有点夸张,如果未来有人质疑你这个生育成本,你会怎么回答呢?
梁建章:这是一个平均水平。
姚长盛:会被高收入的人群拉起来。
梁建章:对,高的和低的,因为收入差距,中国跟其他国家,如果去掉教育跟政府补贴的因素,我觉得也是差不多的范围之内,但是中国因为他的教育跟政府的补贴比较少,所以就显得比较高。中国因为生得比较少,所以人均孩子的费用比较高,如果是第二个、第三个,很多东西都可以共用,摊到每个孩子身上,如果生得少的话,人均每个孩子的成本比较高。
梁建章提出促进生育九大措施
姚长盛:像您生育报告里面提到的政策,这个次序您是怎么提出来的,用这个方法能把出生率提上来吗?
梁建章:我们提了三个大条、六个小条减轻生育成本的措施,三大条是成本比较大,效果也比较高的,主要是通过直接政府补贴的办法,去降低成本,无论是现金,还是减税。
姚长盛:您建议GDP的多少用来鼓励生育?
梁建章:这个都是万亿水平的,如果现金补贴,每个月补一千块的话,补到18岁,就是200多个月,总体来说,一个孩子就是几十万,20万吧,一千万个孩子,每个孩子,有些可能更多,有些应该是渐进式的,一个孩子可能直接补200,或者是补300,或者是更多,平均到每个孩子多少钱,这个就是要GDP的2%左右。
姚长盛:现在就是每年两万亿。有人说,我们现在应该往里砸钱,用钱往外去砸新生儿,比如说一个孩子身上砸一百万,连续砸多少年,砸出一千万孩子来,就是花十万亿这个规模,这个数字能算出来吗,砸进多少钱?
梁建章:这个就是按照现在的成本估算差不多算出来的,如果成本降一半的话,可能生育能够增加50%,也是基本上得到了国际上的一些印证,有些小范围的政策,给多少现金、提升多少,基本上符合这样的规律,如果多花GDP 1%的话,可能能够使他的生育率提高0.1个孩子,0.1的孩子在中国就是一百万孩子,现在生了一千万,差不多一个家庭是生一个,所以这个形势是特别严峻的,从五年前刚刚放开二胎的时候,一年净出生1700多万孩子,数量到现在,去年只有一千多万,一千加一个零头,平均一个家庭就生一个多孩子。
差不多总的成本,主要是前三个,前三个是真金白银花钱,差不多占GDP的4-5%,可能提升到四五百万个孩子,后面的有些政策性的考虑,比如说辅助生育,给单亲家庭一些平等的福利,这个就是政策上的考虑,确实制定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没有这么快,混合办公模式也在推,尤其是白领,可以在家里,一周有两三天不需要在公司里,可以在家里工作的话,对于家庭的陪伴,陪伴家人的时间会增多,对于生育率也会有提升。后面这些政策,虽然不用花很多钱,但是确实也是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效果也可能没有前面的几个立竿见影。
有一个例外,教育的改革效果可能是最大的,但是也可能是最难的,我没有太大的篇幅写这个东西,这个要是写的话,可能要写一本书。
姚长盛:从现在这么多建议来看,做哪件事情,对于生育率的提升是马上就可以做的?
梁建章:现在考虑起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就是教育,效果会比较慢,我觉得马上见效,还是前三个,一个是补贴,现金补贴,二是购房贷款利息的补贴,其实就是房价的降低,这部分可以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建更多的房子,来弥补这方面的财务成本,这个比前面的更容易解决,但是加大土地供应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姚长盛:然后,三就是增加托儿所。
梁建章:对,靠民间力量是不行的,这样一种短视的政策,非营利的导向,很快会有民间资本进来,这就需要政府来建托儿所,这部分的效果比直接发钱的效果会更好,收益还是会比较高的,时效性也是比较快的。
多生孩子有什么好处?
姚长盛:您建议大家多生孩子,多生孩子有什么好处?我特想知道。
梁建章:多生孩子,未来国家肯定会给更多的钱,虽然现在还没有,但是我觉得国家应该会意识到。多生孩子的话,其实两个孩子的成本并没有像一个孩子乘以二的成本这么多,他们可以互相玩、共享一些东西,可以住一个房间,订酒店的话,加一张床和加两张床都是差不多的成本。
还有教育的内卷,现在教育的压力很大,但是未来,他们长大的时候,而且两个孩子天才的概率大于一个孩子出天才的概率,实际上孩子能不能成才,不是你投入了多少,其实是有相当多的运气成分,掷两次骰子能赢的概率远远大于掷一次,掷三次最好了。教育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基础,相信未来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足够好的基础的教育,未来能不能成才,可能是运气的成分,多试几下运气,试三次运气,肯定比试一次运气成功率要高。
这些政策的具体落地肯定还有很多的细节,免税具体是多少、封顶是多少,还有就是最难的,也是最值得去做的,就是教育方面的改革,前面这些补贴的政策加起来,跟教育的效果,如果教育能够真正彻底改好的话,教育的效果不会比前面的几项低,但是教育特别难改。
姚长盛:您指的彻底改好是指什么呢?
梁建章:就是指没有必要的内卷的竞争,应试教育能够尽量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但是最终是要有一个评价体系的,公司招人肯定还是要挑最好的人,能胜任的人,这是不可避免的,是不是前面学的东西,有多少成分跟他未来的工作、生活,包括其他方面有联系的,有多少真的只是为了考试,是没有效果的,这个比例很高,尤其是中学阶段,有一半可能是无效的。
这次我们生育报告里面提的九项鼓励生育的政策建议,大家觉得哪一项最打动你,是直接给钱就可以了,还是建很多托儿所,免费的托儿教育,还是像携程这样的公司可以给你混合办公,可能两三天不用到公司来上班这样更好,请把你最心仪的政策建议告诉我,我们也可以尽量为你最心仪的政策建议呼吁。
想获得完整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请扫码加群: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