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1.46万亿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2022年基建将持续发力

2021-12-18 13:37:51 来源 :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承上启下的年末,助力基建的地方债提前批次额度已经下达。

日前,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和一般债额度,其中,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达1.46万亿元。按照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2022年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最高额度为2.19万亿。

“近几个月政府债不断加快发行。截至12月15号,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42万亿元,占已下达额度的97%,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奇霖对《华夏时报》表示。

在此之前,为了解决地方债发行与使用的时间错配问题,支撑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国务院已经连续三年下达了提前批额度。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各地已安排超过17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有效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在李奇霖看来,提前下达地方债,“超前基建”信号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前下达在额度分配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

“未来专项债的重点将从‘量’转向‘质’,‘规模提升’转向‘注重实效’。财政部发布的多项规定中,都强调了加强对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提升现有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预计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2万亿元,发行节奏前快后慢并更多投向基建,对全年经济形成托底。”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表示。

提前下达稳基建

作为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之一,专项债是近年来补短板、调结构、稳投资的重要发力点。

按照以往的规律,财政部每年3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将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额度下达各地,各地依法调整预算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不过,为了保证基建资金,近三年的地方债均是提前下达。

据了解,“提前批次”下达进程已于今年11月底开始陆续释放信号。

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统筹考虑各地实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撒胡椒面”,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额度。同时强调专项债券在跨周期调节中的作用,要扩大有效投资,跨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统筹做好将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对此,财政部表示,将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做好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工作。

“明年专项债券发行要把握好三个字:早、准、快。我们将指导地方尽快将提前下达额度对应到项目上,今年年底前就着手编制发行计划,确保明年一季度有相当数量的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全国人大批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额度后,我们将按程序下达剩余额度,要求地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适当加快发行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许宏才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专项债逐渐提速,但基建投资却一直“托而不举”。

“基建今年相对来说较弱。明年上半年财政政策会比今年扩张不少,包括专项债的发行。今年财政赤字是比之前的预算都要低,这样对基建会有一个提振作用,但上行也有限,至少在明年一季度或者上半年时,基建会有所反弹,但这种反弹可能有限,要看下半年压力有多大,政策到时候是不是可以继续加码。”麦格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表示。

按照预测,明年专项债仍会向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领域倾斜,重点支持交通基建设施、能源、生态环保、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重有望提升,但主要是新基建领域。

隐性债务管控不放松

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政策需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政策端将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1万亿元之内,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是46.55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GDP数据101.6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也就是刚才我说的衡量整个政府债务水平的负债率指标是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不过,按照今年预算报告,适度减少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有利于防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明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应该继续维持一定高位。一方面,今年经济基数偏高需要明年地方债券对经济增长形成必要支撑;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恢复面临一定压力,需要保持政策力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此外,全球疫情不断反复,经济复苏缓慢,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抑制效应,需要中国继续保持适度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对冲。

“财政部高度重视隐性债务,一方面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并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同时,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推动出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许宏才表示。

据了解,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依法从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不留后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当前,财政部持续强化专项债券的“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促进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比如,加强投向管理,明确负面清单,严格执行;强化日常监督,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形成一条主体明确、层层负责、有效追责的责任传导链条,为地方合规使用专项债券资金提供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