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潘家华:零碳转型“两条腿”走路,做好风险防范

2021-11-15 18:10:38 来源 :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潘家华:零碳转型“两条腿”走路,做好风险防范)

本报记者 茹阳阳 吴可仲 北京报道

“2021(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在北京拉开序幕。11月13日上午,在《中国经营报》主办、中经未来承办的“零碳·新格局——2021中国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发表了“碳中和转型与风险防范”的主题演讲。

潘家华表示:“现在讲到能源就离不开‘碳’,这是目前能源问题的焦点和重心。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且可能会形成加速之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会失去希望。从此意义上讲,主动地加入到碳中和的潮流中,是我们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所在。”

潘家华认为,经济社会运行需要的其实是能源服务,我们所说的“碳”也是在消费化石能源过程中伴生的。如果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脱碳,我们就会不再与“碳”有关,就可以实现“零碳”的能源消费和供给。

“实现零碳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提高能效,如提高燃煤锅炉能效、汽车燃油效率、建筑节能标准等,这些是改良型技术。改良型技术可以在同等能源服务的情况下不断地走向低碳。”潘家华表示,以燃煤发电为例,我们从“亚临界”到“超临界”“超超临界”,效率已经非常高了。发每1度电虽然只需要270克煤,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0克煤发电。所以提高能效只能实现“低碳”,且成本会越来越高、难度会越来越大。

二是颠覆性的转型,如风电、光伏和水电等提供了同品质的电力供给,但彻底同“碳”无关。我国水电的占比在17%~18%左右,风、光占比合计仅10%左右,而德国零碳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达到了46%,也很稳定。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已低至0.1元/度,加上土地等各种成本后在0.15~0.2元/度。虽然还存在间歇性等问题,不过已经在成本上体现出较煤电的优势。

在潘家华看来,化石能源依旧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以转型过程中其会存在巨大的惯性。因此,改变所需的推动力量会很大,改变的速度也会较慢。化石能源退出市场会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这也决定了碳中和转型的艰巨性、波动性和长期性。

潘家华认为,在转型过程中遇到各种“磕磕绊绊”很正常,需要注意的是碳中和过程中隐含的风险。在把握转型机遇的同时,对其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加以防范同样重要,包括跃进风险、金融债务风险、高碳锁定风险和国际市场风险等。

潘家华表示,能源系统转型不可能一步到位,而相关的消纳能力、输变电和微电网的协调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领域已经形成的资产会面临被闲置和浪费的风险;如果减碳是首要目标,运力达2亿吨的蒙华铁路未来就面临无煤可运的风险;当下投资的一些煤化工、煤电和石化项目,寿命期一般在40年左右,一旦形成高碳技术锁定,会带来金融债务方面的风险;近期在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热烈讨论的碳关税、边境调节税等,如果我们依旧是以煤炭作为能源“压舱石”、继续做“高碳梦”的话,未来就会面临很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碳中和会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短则20年、长则50年。我们需要‘只争朝夕’地去努力,但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且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统筹谋划。”潘家华认为,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上述风险转化为市场动能,将能源转型的势能进行放大。

潘家华表示,发达国家的碳达峰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经过很长的高位平台期后逐渐实现的。所以,我国在进行颠覆性的能源转型过程中,方向应该明确一致,但也要意识到各个行业和地区存在差异,所以没有必要“齐步走”。而要由企业来自主进行调整,碳中和具有长期性,自然会转变为企业对市场的一种理性预期。

(编辑:董曙光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