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 16:40:49 来源 : 红星资本局
江西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乳业”)IPO申请获受理后,近日公布了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
红星资本局发现,阳光乳业产能利用率连续下滑已到66.42%,但却还欲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扩产。同时,公司上市前突击分红不手软,将几年净利润全部分光,其中绝大多数流入实控人腰包。
现有产能利用率仅6成
被指盲目募资扩产
阳光乳业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液态乳、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低温乳制品、低温乳饮料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85%左右。“阳光”品牌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天天阳光”2015年被认定为“江西老字号”。
作为一家典型的区域城市型乳企,受冷链运输的限制,阳光乳业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于江西市场。招股书显示,公司来自江西省内的收入占比90%以上,其中55%左右来自于南昌。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省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推广至湖南、安徽等周边省份。
从财务指标看,阳光乳业成长性欠佳。红星资本局从招股书发现,报告期内(2018-2021年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39亿元、5.43亿元、5.23亿元和2.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04亿元、1.05亿元和6032万元。可见营收、净利均停滞不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3.19%、42.94%、37.05%和37.18%,也呈下滑之势。公司称毛利率主要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而有所波动。
阳光乳业主要财务数据
近年来阳光乳业产能持续增长,报告期内产能分别为6.95万吨、7.08万吨和7.41万吨;然而同期产量分别为5.57万吨、5.46万吨和4.92万吨,逐年萎缩;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0.12%、77.10%和66.42%,持续下滑。
虽然阳光乳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直线下滑,但公司却还欲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扩产。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均用于主营业务,包括江西基地乳制品扩建及检测研发升级项目,总投资2.83亿元;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43亿元;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项目,总投资1.75亿元。三大项目合计投资6.01亿元。
大举扩充产能也让市场担忧是否属于盲目扩产?将来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证监会在上述首发反馈意见中也提出,发行人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20年产能利用率为66.42%,要求结合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产销量及在手订单的变动情况,说明本次募集资金的必要性。
多次分红总额远超净利润
超4亿进了实控人腰包
阳光乳业近年来持续高分红,特别是上市前突击大手笔分红引发关注。
红星资本局从招股书发现,阳光乳业分红不手软,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高分红。2018年阳光乳业有两次分红,分别为5000万元、5140万元。2019年又有两次分红,分别为5140万元、1亿元。2020年只有一次分红,为8000万元。最近一次分红是2021年4月18日,阳光乳业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决定分红1.5亿元。
报告期内阳光乳业共有6次分红,上述分红均已实施完毕,三年合计分红4.83亿元,而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合计为3.81亿元,这意味着其分红已经超过了全部净利润。公司表示,分红主要是为了满足股东的资金需求及回报股东。
上市前突击分红
那么,高分红敢于超过全部净利润,这到底回报了什么人?红星资本局查询股权结构发现,阳光乳业实际控制人胡霄云未直接持股,但通过控制银港投资、南昌致合,间接控制公司发行前高达97%的股份。这也意味着,上市前的突击分红绝大多数都流进了实控人自己的腰包,其笑纳近5亿元的超级大红包。
胡霄云,1949年2月出生,从事乳业工作几十年,曾荣获“振兴中国乳业领军人”称号。1995年他从江西省农业厅调到奶业公司任经理,当时奶业公司经营困难已经连续四年亏损,在胡宵云的带领下得以起死回生,并一步步发展壮大。
如今胡霄云带领阳光乳业准备IPO,上市募资为了企业发展,这本来无可非议。但上市前大手笔突击分红格外扎眼,说明公司本身并不缺钱,甚至被指先把钱揣进实控人腰包,再来市场“圈钱回血”。好在阳光乳业总算没把钱分光,截至2021年6月末,发行人母公司仍留有未分配利润1.99亿元。
上市前突击分红也让人质疑上市募资到底有无必要性?证监会也要求公司补充披露多次大额分红的原因与商业合理性,对发行人生产经营是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相关风险披露是否充分,并结合分红情况说明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此外,还要求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就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取得分红款的用途进行核查,并说明是否存在流向发行人客户、供应商的情况。
此外,阳光乳业的招股书还存在包括规范性在内的其他问题,证监会要求公司对其提出的多达51个问题进行反馈,如未能按期提交反馈意见,将对其予终止审查。
红星新闻记者 李伟铭
编辑 陶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