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双11”不是“耍光棍儿”——中国消费市场是否存在“信任危机”?

2021-11-11 18:10:15 来源 : 中国经济周刊

文 | 钮文新

对于一些人"浑不吝"的行为,北京土话叫"耍光棍"。殊不知曾几何时,中国有了一个"光棍节"——11月11日,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居然变成了网上购物节。说实话,这个购物节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有一点"耍光棍"的味道,所谓"买买买"就是电商平台用低价、透支激励年轻人消费,更"耍"的是,这样的购物方式还有个残暴的专用名词:剁手。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激励消费的过程,而每年各大电商平台也会专门就这一天的销售数据大肆报道。还有两年,电商大肆造势,让人们集中等待午夜0点之后狂买,然后得瑟说:几秒钟、几分钟、……成交多少亿元,而且几大电商平台为了比拼数量,不惜让商家压价到难以置信的程度。但结果是什么?先是物流通道大堵车,然后是一些垃圾商品大退货,一时间,购销之间的矛盾爆棚。更典型的问题是:小区门前邮件堆积如山,各色快递公司的送货车一字排开,而一些家庭的柜子更是苦不堪言,充斥着"鸡肋货品"。

曾几何时,有观点说:电商买东西之所以便宜,关键是商品省去了大量中间成本,比如店铺租金、雇员费用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等等。但我们是否想过,这种理论实际正确吗?我们必须看到,过去我们在店铺购物,尽管也经常出现随机或冲动式的消费,但不管多冲动,购物一定会一次、两次、甚至多次反复翻看、试用、试穿实物,并认为一切都满意,才会掏钱买下,而哪怕有一点点不满,都会出现犹豫。而且,只要是正规店铺,退货换货几乎没有障碍。

并不是反对电子商务带给社会的方便,但不管如何方便,一分钱一分货的基本商业规律不可违背。而这些年,电商低价之下的"诱惑式消费",带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伤害"可能不可小觑。

首先是消费品质的直观感受。据中国标准化协会安全健康消费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联合调查显示:尽管基于电商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有24.31%的受访者认为网购售后服务缺失,2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商家夸大宣传、虚假宣传,16.53%的受访者认为退(换)货难,15.1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介绍过于片面,有8.89%的受访者认为商品名不符实,有7.67%的受访者认为发货不及时。

其次是消费品质的间接影响。严重的价格竞争,使得网购商品垃圾充斥,而其背后却是更严重的问题:大量垃圾货生产作坊,挤垮了希望树立品牌、但当下还很弱小的中小微消费品生产商。实际上,在中国大城市,现在消费者想要买到货真价实的消费品,可能已经发生困难。要么不知哪里可以买到,要么不知要跑多远路才能买到。

不能通过网络找到货真价实?第一,不知道谁真谁假;第二,不敢信谁是真的。如果再加上"骗子网商"跑路更方便等非常难治的病症,这都使得所谓"商品信息透明度"意义大减,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消费品市场已经出现"信任危机"?或许,这只是一段时期的特殊情况,但无论如何,这是"电商‘耍光棍’营销+消费者‘耍光棍’购物"契合一道的必然后果。所以未来,破解中国消费品市场"信任危机"应为当务之急。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 电商 网购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